書與人
長年擔任慈濟基金會發言人與人文部門主管的何日生出版新書《善經濟》,他以在慈濟二十年的慈善工作經驗,從利他思想入手,提倡將慈濟的核心理念感恩心運用到經營方針的「善企業」。
新冠疫情下,一部《善經濟》由台...
美國退役海軍四星上將歐文思出版新書,剖析中美會否終極決戰的關鍵在台灣,美國不應對台軍售,應鼓勵兩岸並行,和平達至「一中」目標。
台灣海峽是否難免一戰?隨著美國與台灣最近互動頻頻,美國衛生部長與副國務卿...
光復節前夕,香港城大博士生徐全研究國軍抗戰紀念碑的專著《歷雨迎鋒》出版,克服政治敏感,再現國軍在大陸史跡遺痕與理想情懷。
有形之碑易逝,無形豐碑永存。抗日戰爭勝利七十五週年過去不到兩個月,十月二十五日...
九十歲的全球華人史學大家王賡武出版回憶錄《家園何處是》、《心安即是家》,寫下自己「長年半游牧生涯」的獨特流浪史,帶領讀者回眸二十世紀的歷史洪流。
全球華人史學大家、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賡武在年近九旬之際,...
導演王正方回憶錄《調笑如昔一少年》以詼諧與自嘲的筆調,追憶五十年代寶島的少年歲月,重返今天已成絕響的中華民國理想高漲的時刻,以復興中華民族為己任,難忘那些歷經民國「黃金十年」的父輩,奠下了今天台灣發展...
旅台馬來西亞記者杜晉軒出版《血統的原罪》,發掘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東南亞受害者的歷史,他們在冷戰期間被羅織罪名。杜晉軒認為「華僑」已成歷史名詞,但台灣至今仍以「僑生」稱呼外國華裔學生。
綠島位於台灣外海,...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出版新著《資本與意識形態》,意圖從「資本主義創造不平等」的理論回歸到歷史現實,以歐美經驗為鑑,提出比較樂觀的結論,即「思想上的改變可以解決經濟不平等」...
女作家虹影新書《羅馬》描寫兩個重慶女孩的歐洲心路歷程,也敘述虹影的人生體驗與奇遇,蘊含面向未來的反思。羅馬和虹影的家鄉重慶互成鏡像,通過文字產生奇妙的聯繫。
這是一個發生在羅馬的五天半的故事,是兩個同...
影星甄珍出版新書《真情真意》,回眸和劉家昌、謝賢等恩怨情仇,自剖幕後的感情生活,比電影更劇戲化。她與謝賢結合,但又讓劉家昌介入,導致與謝賢離婚,與劉結婚九年後又離婚,但卻一直隱瞞,而最後兒子也與劉決裂...
正在加載更多...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