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興國青少年在調景嶺生活時,埋首於武俠小說的江湖之中,以消解愁悶,讀遍各武俠小說家的作品;從金庸作品的潛移默化中培養中國情懷;台灣大學畢業後當編輯,曾替古龍代筆《陸小鳳之鳳舞九天》,並替他改編電視劇。
現今的青年,不知道愁悶是否會比較少?因為悶了愁了,打開電視機和電腦,就有數不清的選擇,更可即時在手機上網,找個喜愛的遊戲玩玩,讓愁悶在打打殺殺中自然減輕。但在只有收音機,沒有免費電視,更連電話也少有的時代,年輕人苦悶時,怎樣解愁?
我在那樣的時代裏,在調景嶺讀中小學,雖然有山可登,有水可戲,有魚可釣,但年輕人的愁悶,山水哪能解決。還好那時調景嶺有間「陳記租書店」,據五十年後我和多位小學同學重遇時,他們對我說,那時租書店的書,幾乎都被我租光了。我這才憶起,原來我青少年的愁悶,解決的方法,是埋首於武俠小說的江湖之中。
當時看過的武俠作家,記得名字的,大陸時代的有還珠樓主、王度盧、白羽、朱貞木,香港的有金庸和梁羽生,台灣最多,有古龍、諸葛青雲、柳殘陽、伴霞樓主、臥龍生、司馬翎、蕭逸、慕容美、孫玉鑫、雲中岳、秦虹、獨孤虹、武陵樵子、司馬紫煙、上官鼎,相信還有名字未能記住的。看過的作品,書名還在腦海裏的,有還珠樓主的《蜀山劍客傳》、王度盧的《鶴驚崑崙》、金庸和古龍的書名大概全都記得,還有柳殘陽的《玉面修羅》、《天佛掌》、上官鼎的《劍毒梅香》、臥龍生的《玉釵盟》,特別記得的是諸葛青雲的《一劍光寒十四州》、司馬紫煙的《江湖夜雨十年燈》和武陵樵子的《十年孤劍滄海盟》及《征塵萬里江湖行》,因為這幾部作品的七字書名,頗合個人愁悶時的理想和心願。
但獲得感懷和啟示最多的,卻首推金庸的作品,像俠之大者、家國之思、情愛之苦、都是看書時被觸動的情懷。特別是那份中國的情懷,就是讀金庸作品時不知不覺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因此,雖然在台灣求學時,金庸的小說被列為禁書,但從香港偷偷帶去的全集,便成為我每年暑假時必然重讀一遍的精神食糧。是金庸《神鵰俠侶》結尾時對郭襄的感嘆中那首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知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地難為情。」引導我進入唐詩的多情世界;也是金庸《神鵰俠侶》中李莫愁口中唱著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讓我走進宋元的詞曲之中。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