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讀者來函
香港版冷戰心態日趨嚴重,從政壇到媒體,在沒有任何證據下,以憑空捏造的所謂「事實」來煽動對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泛民主派理性力量被激進力量所質疑,說他們「賣港」;《明報》換總編輯即被質疑是否老板為討好中共而影響新聞自由。但事實是香港的新聞與言論自由上升到歷史新高點。港人須警惕美國五十年代「麥卡錫主義」時期「獵巫」心態造成白色恐怖和寒蟬效應,損害香港的民主進程。
近來在香港上空,有一個幽靈盤桓徘徊。在冬日的陽光下,淡淡顯出幾個大字:香港版冷戰心態。
在香港,冷戰心態正日趨嚴重。從政壇到媒體,在沒有任何證據下,疑神疑鬼,以憑空捏造的所謂「事實」來煽動對立,捕風捉影,杯弓蛇影,導致草木皆兵。
冷戰(Cold War) 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後期的世界格局,全球分成美國與蘇聯的兩大陣營,意識形態尖銳對立。在這樣的結構中,一切的價值觀與勢力都是黑白二分,不容有中間地帶。九十年代,蘇聯解體,中國六四後開放,冷戰結束,全球進入全球化時代,經濟高度融合。但一些冷戰的殘餘思維近年又在香港出現,並且越演越烈,甚至綁架了整個社會與政壇。
冷戰中最惡名昭著的是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源於美國議員麥卡錫,懷疑一切人都是共產黨或「共產黨同路人」,任意製造黑名單,到處獵巫(witch-hunting)尋找敵人,形成一股白色恐怖,導致不少自由派的學者與演藝人員受害,形成一種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
相關文章
更多
《華爾街日報》社評版屢次特別針對中國,用標題激怒中國,並試圖推卸責任,顯示美國右翼保守派以宗教式教條看待中國,充滿無知偏見。
就算我們相信《華爾街日報》辯解,專欄作者米德(Walter Russell...
2018/9/17-9/23
2018年37期
《紐約時報》刊登匿名的特朗普高層官員的讀者投書,指出內閣和高層深懷不滿,討論如何啟動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罷黜特朗普。白宮認為這是「叛國」與「政變」前兆。加上水門案記者的新書暴露白宮種種黑幕,可能影響十一...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