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中國改革
近來內蒙古雙語教育新政策掀起風暴。當局推動課程改革,許多科目以漢語教育取代蒙古語,引起一些蒙族家長抗爭,也有漢人知識分子支援,但事件漸告平息。北大教授馬戎、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等近年主張的「第二代民族政策」,推崇美國「大熔爐模式」。內蒙的漢語其實很流行,一般民眾的普通話比很多其他省份還標準。預料中國民族政策將在「民族區域自治」與「民族融和」之間前進。
近來內蒙古雙語教育新政策掀起風暴,穿過重重的迷霧,關鍵在於當局對「民族融和」新觀念,以及建國以來的「民族區域自治」理論之間的糾結與搖擺。北京大學教授馬戎、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等主張的「第二代民族政策」,推崇美國的「大熔爐模式」。內蒙的漢語其實很流行,一般民眾的普通話比很多其他省份還標準。
今年的秋天,對於家住在內蒙古通遼的蒙古族女孩圖雅來說特別不平靜,而內蒙古也打破以往的沉寂,成為全世界媒體聚焦的地方。
時間到回較早前的今年五月,在蒙古族中就開始流傳秋季將要進行課改的消息,並且在知乎、豆瓣等討論平台開始出現呼籲保護蒙古族母語的文章,其中一篇獲得了一千多條評論。在這之前,新疆、西藏已分別於二零一七、二零一八年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由於內蒙古被認為是「模範自治區」,特意被推遲到二零二零年。
關於教改的傳言最終在八月二十六日被證實。這天凌晨內蒙古教育廳正式發布通知,從秋季學期起,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使用漢語《語文》教材,未來兩年,《道德與法治》(政治)和《歷史》也將開始用漢語授課,到二零二五年實現「三科」漢語教學全覆蓋。此外,內蒙古還開展了多種強化國家意識,包括國慶期間號召各公私營機構懸掛國旗、舉行升旗禮,以學校和機關單位舉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班和宣講會,而這些舉措在此前都是不曾有的。
相關文章
更多
亞洲週刊十大好書(非小說)揭曉,項飆和吳琦、施展、郭于華、姚中秋、呂大樂、黃克武、黃燈、王正方、單偉建、杜晉軒入選,反映全球中文寫作「多元一體」面向,探求中華文明的方向,揭開歷史的真相,在世界格局重大...
港府把職業訓練學位化,重學術輕技術。在忽視技工的教育制度下,發展工業和創科只是奢想。
胡恩威,香港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行政總監,從事舞台導演、編劇、多媒體科技藝術、空間建築設計和...
美國著名知華派學者傅高義與世長辭,享年九十歲。他對香港的「一國兩制」予以高度評價,並且在反修例活動中,表示不認同示威者的暴力行動。對於最近中美的緊張關係,他期盼最後會有轉機。
美國著名知華派學者傅高義...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