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中美關係
如果中美長期繼續誤判,就很容易擦槍走火,爆發難以想像的軍事衝突。無論南海或台海,這將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陷入沒有贏家的錯誤戰爭。
新加坡是中美關係的第三隻眼睛?也許是東西方關係的橋樑,新加坡長期以來都對中美關係的觀察,別有獨特的角度,可以發現雙方決策者的盲點。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他的新書《中國贏了嗎?》("Has China Won")指出,中國和當年的蘇聯不一樣,並沒有試圖挑戰或威脅美國的意識形態;把新中國的挑戰當作類似蘇聯的策略看待,是美國犯下的典型戰略錯誤。
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將中國視為頭號敵人。白宮前任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H.R. McMaster)說過,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鬥爭,代表「自由開放的社會與封閉獨裁的專制體制」之間的鬥爭。馬凱碩指出,如果這個說法正確,那麼所有自由與開放社會都會感受到北京的威脅,但歐洲大部分的民主自由國家都沒有感到中國意識形態的威脅;東南亞的國家,包括民主選舉的印尼,都和中國關係密切。
由於美國很多的政客,從國務卿蓬佩奧到眾院議長佩洛西,都是用冷戰的觀點與術語,來描繪今天的中國,就等於是用「昨天的戰略打明天的戰爭」。
相關文章
更多
香港隱藏的優勢帶來金融創新,成為全球加密貨幣之都。香港被西方妖魔化的國際形象,卻被西方的金融才俊來洗刷乾淨,還以香港強勁競爭力的真面目。
香港為什麼突然被視為全球加密貨幣的首都?這其實是「歪打正著」的...
美國欲與盟邦合擊中國,但美國地位大不如昔,難以讓盟邦放棄對華經貿利益欣然歸順,遑論擊敗敵手。
陳國祥,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中國時報》特約主筆...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