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廉政公署副廉政專員郭文緯呼籲政府盡快成立司法改革委員會,提出成立獨立投訴委員會、量刑委員會,收緊司法覆核和法律援助門檻等多個建議。
在當下香港政圈,「三權分立」是爭論的熱議話題。聯合國反貪專家小組成員、前香港廉政公署副廉政專員郭文緯說,他個人認為,關於「三權分立」主要是北京反對「權」這個字,反對「三權分立」主要是針對司法獨裁。特區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也說了,法庭這麼多年的表現好像他們比全國人大的權力更大。反對「三權分立」這個說法,是為了說明法庭的權力不是獨大的。早年,所謂的「三權分立」是權力平衡的意思,實際上是三權分工,都是單獨的,對其他有制衡作用。中央對香港司法很不滿意,認為法庭經常挑戰中央和全國人大的權力,所以強調你們不是「權」,而是你做你的工作。不提倡「三權分立」不會影響法官獨立審判,實際運作不會受干擾,如果行政方面出現問題,法庭還是有制衡作用的。這是郭文緯九月四日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作出的表述。以下是訪談摘要。
怎麼理解你所說的「法律公不公正就是看法官是否公正」?
我一直認為法官是人,法律公不公正就是看法官是否公正。他們當中難免會有人同情反對派,即使對方觸犯法例也不忍心將其送入監獄。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曾經參與檢控工作。當年,新界只有兩個法庭,一在新界東粉嶺,一在新界西荃灣。這兩個法官正好相反,粉嶺的那個英籍法官是個酒鬼,經常和辯方律師一起吃飯喝酒。在法庭,十個案件,他起碼有六件判無罪釋放。另一個荃灣的法官,與警察關係非常好,經常參加警察活動。在法庭,十個案件裏有九個都判有罪。因此說,判案關鍵是看法官的。今天,多宗與「修例風波」相關的案例也是如此。倘若法官為了釋放被告而歪曲事實,硬指稱控方證人「不誠實」、「不專業」等以推翻其供詞的可信性。這種做法不但可能違反《法官行為指引》,更會損毀警隊聲譽,使其公信力陷入危機,嚴重損害香港的法治。
九月三日裁判官判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對記者的刑事恐嚇罪不成立,你怎麼看?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