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博客 - 薛興國
世人吃牛吃了幾千年,從頭到腳幾乎都有方法烹調出美味,能拒絕牛排美味的人更少,但仍有不殺牛不吃牛的人,被稱為黃毛菩薩。
廣西的仡佬族有個習俗,是族中如有老人家生病,病癒之後,親友便一起到這老人的家裏,在廳堂裏大跳「牛筋舞」,祝賀老人康復。跳完舞之後,便由大姑爺將手中早準備好的煮熟的牛筋和新鮮牛肉,獻給老人,祝福老人像牛筋那樣堅韌強壯。然後再舉行豐盛的牛筋牛肉宴會,歡欣吃喝。中國人吃牛吃了幾千年,仡佬族的這種吃法,頗為特別,而且深具特色。
牛,《周禮》中稱為太宰,因為在先秦時代,牛已列為六畜之一,且以牛為犧牲,列為三牲之首。《禮記》所載周代八珍的搗珍、漬、熬和糝,四種都是用牛肉來製作的。牛,在魏晉時代稱為八百里。
《世說新語.汰侈第三十》裏有個故事,用白話文來說,是「王愷有一頭牛,名為八百里駮,常常把牛蹄和牛角磨得晶瑩透亮。王濟對王愷說:『我射箭技術沒有你好,今天要用一千萬錢來賭你的牛。』王愷自恃射術好,又認為這頭八百里駮對方沒有理由宰殺,便答應了,而且還讓王濟先射。王濟一箭就射中了箭靶。退下來就坐到胡床上,呼喝下屬:『趕快把牛心取來!』沒過多久,燒烤好的『牛心炙』就送來了,王濟吃了一塊就離去了。」蘇東坡有《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說:「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辛棄疾也有《破陣子》詞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炙牛心,豪氣干雲得很呢!
牛的別稱之中,不殺牛不吃牛的人,稱之為黃毛菩薩。宋朝的陶穀在《清異錄》中說:「予陽翟莊舍左右有田老者,不為欺心事,出言鯁直,諢名撞倒牆。尤不喜殺牛,見村舍懸列牛頭腳,告妻子曰:『天下人所喫皆從此黃毛菩薩身上發生,臨了殺倒,卻有天在。』」現代人中,很多不吃牛肉的非佛教徒,恐怕是出於這個原因吧?
相關文章
更多
香港物資匱乏時代的豬油撈飯、街邊炸油條,是香港人集體回憶的美味,而當時香港人還會寄油到物資更匱乏的中國內地。
電影《歲月神偷》描述的年代,香港的物資缺乏。那個年代成長的孩童,到如今的集體記憶中,相信都...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