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長大的樊錦詩,在敦煌堅守了五十餘年。她好似陪伴依偎在鳴沙山旁、波瀾不驚的月牙泉,風吹日曬皆不改澄澈,映照出敦煌的壯麗身姿與不朽風華。
樊錦詩與敦煌結緣的開始,其實是無心插柳。
一九六二年,從小嚮往莫高窟的樊錦詩如願被選中赴敦煌參加實習。在此之前,她只在教材和書本中了解過敦煌,到了才知道,那兒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都算得上艱苦,在江南水鄉長大的她因為水土不服生病了,只能提前結束實習返回。沒想到一年後畢業分配時,樊錦詩還是被分配到了敦煌。父親因為捨不得女兒離家受苦,特意寫了一封求情信讓她轉交給系裏,但樊錦詩在深思熟慮後,覺得為祖國奉獻青春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毅然再次奔赴敦煌。而在敦煌待得越久,樊錦詩對這裏的感情也越深。因為堅守在敦煌,樊錦詩長期與丈夫彭金章和孩子分隔兩地,但丈夫理解她的抱負,懂得她對敦煌的牽掛和責任。在敦煌研究院的支持下,彭金章放棄了武漢大學的研究工作,調來敦煌與妻子團聚。
樊錦詩說過,敦煌像是她的宿命。這些年她不是沒有想過離開,但卻怎麼也走不了。艱苦的環境沒有嚇退她,與家人的分離沒有動搖她,因為她早已經將守護敦煌當成了自己的使命。
樊錦詩是文物有效保護的科學探索者和實踐者,她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和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出了重大貢獻。樊錦詩深知,不能因為旅遊而讓洞窟遭到破壞,亦不能為了保護洞窟而拒絕遊客,應該在保護和旅遊兩者間取得平衡。上世紀八十年代,樊錦詩提出了「數字敦煌」這個極有遠見的構想。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經過十多年的科技研發,「數字敦煌」資源庫在二零一六年正式上線,全球觀眾可在線欣賞三十個經典洞窟的高清圖像,全景漫遊這座人類文明寶庫。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