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變成一個完全迷信西方的教育集團,失去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色,培養人才的功能成疑。
胡恩威,香港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行政總監,從事舞台導演、編劇、多媒體科技藝術、空間建築設計和文化政治評論。香港一帶一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聯合召集人。
以前香港大學的定位是人文學科為本;像牛津劍橋的模式。從前香港大學的校長都是人文科學精英的校長;像王賡武、黃麗松,都是雙語文化精英傳統下的學者文人。但是王賡武之後,港大校長開始由科學醫學專家出任。香港大學文化也完全變了。
一個大學的校園變化反映了一個大學的性格。哈佛大學、早稻田大學、清華北京大學的校園都有其建築文化特色;但看看香港大學的新「百年校園」,你以為是到了商業冷氣商場。可能因為港大真的很富有了,所以用了大量的不銹鋼、大量的玻璃、及大量的昂貴建築材料。整個新「百年校園」都像被冷氣包圍著,是一個沒有人文學術氣氛的冷氣空間。
港大也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在港大幾年唸了一個PhD(哲學博士),畢業後就馬上失業了。港大一定不會聘請你,港大為了國際排名必然會聘請來自名牌大學的博士生當教員。港大現在基本上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港大,它變成了一個用政府資本經營的教育集團。香港大學本來是培養香港政治人才的地方,以前的政務官大部分都是港大畢業的,但現在港大有沒有培養精英的功能?
以前港大常常拿饒宗頤出來表示對國學的重視,但是現在港大把饒宗頤式的國學邊緣化到校外進修課程,港大連一個正常的國學教育系統、中國古典文學、書法等課程都沒有。更離奇的是︰幾年前,港大竟然可以將亞洲文化中心結束。亞洲文化中心本來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國際上最重要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若說國際化,它是能夠與哈佛、耶魯這些漢學或者亞洲研究機構平起平坐的研究中心。港大可以把它這個最重要的中心也結束,理由是什麼?當然我們這些舊生也不知道,因為港大的運作是非常黑箱的,根本不知道是誰在決定什麼。
最近港大要興建一個新的商學院,把一個老建築拆了,換來的是一個玻璃幕牆式、IFC金融中心式的建築大樓,一點學術氛圍也沒有。反觀深圳大學的新校園、反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它們新校園的建築設計都有書卷味、都有建築特色風格。港大近十年來所有建築物的設計都是冷氣商場或者是冷氣辦公室,一點書卷氣也沒有。
香港大學的定位是什麼呢?港大附近有一個數碼港,為什麼港大畢業生不是到數碼港開創科公司呢?香港土地空間房屋規劃失調,應該更加著重建築學院。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城市規劃學院,但是它現在被邊緣化,師資和教學模式也非常離地。港大又要發展商學院,香港現在已經有太多商學院了,還不夠嗎?為什麼又要斥巨資去起一個商學院出來?可見香港對於商學院近乎迷信。
本來港大的特色一直都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結合,選擇了「明德格物」作為校訓。現在港大明德格物嗎?醫學院一定不是,總是迷信西醫,並沒有起到一個中西醫橋樑的作用去研究中藥和西醫比較合作。港大訓練出來的西醫都是排拒中醫的,基本上港大現在變成一個完全迷信西方的大學,一點中國文化氣息都沒有。
在王賡武當校長時,港大仍然充滿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氣氛。現在卻變成了一個西式自助餐大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西方,卻沒有自由選擇東方。
香港大學校長和教職員的薪水基本上是日本的五至十倍,但和京都大學比較,京都大學教職員出產的學術人才及研究模式必然超越香港大學。香港過去二十年花了那麼多錢培養所謂大學,只是買來了很高的國際排名,但沒有為香港建立更強的長遠學術研究實力,這是最悲哀的地方。
一國兩制要成功,兩制自己要爭氣。要建立自己的能力,才能維持兩制的優勢。兩制沒有進步,自然一國就變得更強。香港只是用金錢去買一些國際排名,沒有培養人才和團隊。香港大學就是典型的例子。排名很高又怎樣?如果一間大學不能為社會解決問題,而只是製造很多高薪的所謂教職權位,這是正常的嗎?港大現在都是做一些和香港無關的研究,出版的論文大部分是和香港沒有關係的。記得我在建築學院那個年代,那些教導我們的老師都是來自西方的,但他們都是老香港,是長期研究香港的專家。他們帶我們去看老古蹟,教導我們建築物背後,亞熱帶區的建築物有何分別。那個時候確實令我大開眼界,也明白中西文化的重要。
香港大學應該扮演中西文化學術橋樑的角色;饒宗頤的成就在於論述不同文化、敦煌文化裏多元文化的融合。港大現在的通識課程都像是青年中心的文化活動,讓學生輕輕鬆鬆去學習,然而學習是輕鬆的嗎?其實學習什麼都要求輕鬆,本身也是一種病態。
現在的港大,我會用迷失來形容。港大現在有什麼賣點和特色?看看港大的校園,為什麼陸佑堂,一個人文科學科的教學古樓,會變成大學領導的辦公室會所?很多國際大學例如哈佛、劍橋、麻省理工校長的辦公室都是身處低調的地方,不會把大學裏最重要的建築物變成自己的辦公室。但為什麼在港大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見今天港大的價值,就是那種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實質是沒有什麼品位的大學罷了。
港大應該回到本來的定位:一個明德格物、東西方人文學科的大學。 ▇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