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是使高齡人士生活更便利的關鍵,日本已邁入高齡社會,銀髮族面對巨大IT鴻溝,亟須克服。
本田善彥,日本資深媒體人、旅台作家,中文版著作有《保釣運動全紀錄》、《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經常想,我們海外僑民是否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普及的最大受益者?三十年前,即時聯繫主流工具只有電話和傳真,不少僑民每個月負擔高價國際電話傳真費用。如今要與境外親朋或同行即時通信,能選擇的工具變多了,品質也突飛猛進。去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國際往來受到莫大限制,不少人透過視訊、免費電話、聊天通訊等方式享受IT的便利。例如,去年家父一週年忌辰的時候,無法返回日本的眷屬都透過視訊參加儀式,雖有些遺憾,但心裏還有一個最起碼的交代。這些技術和工具在工作業務上會發揮更大的功能,日前我替無法訪台的日本國內客戶赴現場綵排,拍攝整個場景和過程隨時傳給日本客戶,當場就能夠跟客戶通話溝通協調,而且在整個過程所花的通信費月均屬合理的範圍內,若早在三十年前,這種聯繫模式是想像不到的。
IT普及造福眾多百姓,但我最近強烈感到特定年齡層的不少人幾乎都無法享受其便利,在此舉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家父生前可謂是不愛使用手機也不會上網的典型「數位落差」的族群,我曾懷疑這是由於他不欲與時俱進,一切都是他既懶惰又不上進的懷脾氣所使然的。二十幾年前年滿六十歲屆齡退休的他,工作上不需要使用電腦,加上退休時,固網電話和郵政服務等傳統通信工具仍然屬主流,他大部分朋友和同事均屬於同一年齡層,通信嗜好和習慣大同小異,因此他的社交生活似乎沒感到不便,使他認為沒必要接收新的通訊文化。估計日本國內行動電話真正開始普及是在一九九五年後,經過阪神淡路大地震的浩劫,大家強烈體會到手機的便利,碰巧那一年Windows95開賣,個人電腦的普及率也幾乎同時開始攀升。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