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秦國法家宰相商鞅認為根本沒有能使法律行之有效的法律,這個商鞅難題如今已成為中國難題,近代中國從孫中山、文革到習近平新時代,有法不依的陋習潛規則仍然揮之不去。
近期中美貿易戰、中國疫情爆發、台灣及香港事態的發展等,令不少國人心情壓抑與憤懣。自然而然地,如何建立和提升民族自信,成為微信群及互聯網上的熱議話題,其中較為矚目的,就是對秦朝改革家、法家人物商鞅的追念與討論。
其實,早在七十年代文革後期的評法批儒運動中,商鞅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時髦人物」,並走紅神州大地。二零一五年《習近平用典》出版,書中收入「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此言雖為明朝宰相張居正所說,但源於商鞅思想。《商君書》中的原話是,「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使法律行之有效的法律,到底有無?人們發現,改革派宰相張居正說「難有」,而帶領秦國崛起的法家宰相商鞅說「無」,即根本沒有。中國學界古往今來最知名的商鞅難題由此誕生。
好一個爭議人物啊,商鞅!中國學界有人肯定他、崇敬他,也有人否定他、厭惡他,並稱商鞅之死是作繭自縛、自作自受,最終自尋滅亡。話說得夠刻薄,但也大致不錯:商鞅當年的亡命之舉眼看要心想事成,卻在「臨門一腳」時落網,敗因是下榻旅店時,店主害怕受法律追究而悄悄向官府告發。鼎鼎大名的逃犯商鞅被捕時仰天長嘆,「吾設此法,乃自害吾身也」。古人相信天命,民間曾有「天不滅曹(操)」之說,商鞅之死難道是「天要滅鞅」?
從文革七十年代,到習近平新時代,作為歷史「幽靈」,商鞅形象一再現身中國,讓人們覺得揮之不去,為什麼?只能說,商鞅的思想與命運,或者說商鞅難題,對中國現代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啟迪。
相關文章
更多
中共召開華國鋒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肯定他在改革開放重要角色,功大於過。抓捕四人幫一役,他起了決定性作用,改變中共黨史與中國命運。
二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召開座談會紀念華國鋒誕辰一百週年(實際誕辰為二月十六...
莫斯科鐵路擴建,首次向國際招標,中國鐵建勝出,助建連接郊區的最新專線。中國飲水不忘掘井人,第一條地鐵就是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建成的,難忘《莫斯科郊外晚上》歌聲。
近日,「中國人在莫斯科修建地鐵」的視頻在互...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