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逝世110週年,他以偉大人道主義者的切膚之痛,觀察俄羅斯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態,提倡「不以暴力抗惡」,也預示俄羅斯民主化的理想。
今年是俄羅斯也是世界文豪托爾斯泰逝世一百一十週年。一九一零至二零二零,回看這一百多年,俄羅斯發生的變化何其波瀾壯闊,僅是黑雲壓城城欲摧般的大變天就發生了兩次!頗值得玩味的是,狂熱投身改天換地的俄國人,哪怕已有祖孫或曾孫輩之隔,幾乎每個都在這時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這句高爾基散文《海燕之歌》的高昂結束語,人們耳熟能詳、琅琅上口,卻可能不知其精神淵源跟托爾斯泰思想具有前因後果的不解聯繫。
托爾斯泰有一個終生都不曾變化、動搖過的信念:人生來就有追求幸福的願望,如果連這種願望都沒有,他就不是活人。托爾斯泰憑著這樣的生命信念,更以偉大人道主義者的切膚之痛,觀察到俄羅斯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態有多麼糟糕可怕,這是吞噬希望和生命、無處不在的黑暗,這是生不如死的卑微與屈辱!為表達憤怒和抗議,托爾斯泰藉雄渾、細緻、極具獨創性的文學創作來「為民請命」。由此,他寫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與《復活》三部輝煌巨著,今天已被全世界公認為豐碑式文學遺產。
不管是個人或是群體,追求幸福的願望與期待豈可被剝奪、被滅絕?托爾斯泰的「幸福觀」也是他的「生命觀」。就是這樣,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千百萬農民在俄國革命即將來臨時「情緒和思想的表現者」。法國大作家羅曼‧羅蘭更尊他與易卜生為「預報這場大風暴的偉大先驅」。
但是,革命風暴的表現者和預報者到底不是發動者。那麼,發動者是誰?革命黨人嗎?嚴格說,也不算是。從革命黨人的作風魯莽、思想不成熟及屢戰屢敗即可看出,革命終於成功,不是發動者的勝利,而是它在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合力之下,自動形成和發生的。變天,學者們稱「是因為體制、權貴們的合法性已窮盡」,風水師的調侃則是「氣數已盡」四字。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