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鐵路擴建,首次向國際招標,中國鐵建勝出,助建連接郊區的最新專線。中國飲水不忘掘井人,第一條地鐵就是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建成的,難忘《莫斯科郊外晚上》歌聲。
近日,「中國人在莫斯科修建地鐵」的視頻在互聯網及微信上傳播,儘管不屬最新報道,但也曾是數月前相當重要的新聞。或許,在中國年輕一代看來,這類消息匆匆瀏覽即可。試看,當下中國基建赴國外造橋修路不是新聞,紐約市民不也見識了平穩而潔凈的「中國造」地鐵車廂?中國基建具「狂魔」之稱,揚名天下,「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可是,「中俄地鐵合作」的消息,在中老年中國人心中,卻引發別有一番滋味的心緒與感慨。如果說,他們對《莫斯科郊外晚上》的歌聲耳熟能詳,那麼,對莫斯科地鐵的「記憶」也揮之不去。五十年代,蘇聯電影《志願者》激動過無數中國青年,影片講述十萬志願者如何熱情似火地投身莫斯科地鐵工地。這個「單調」的工業故事還穿插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單戀者後來在潛艇事故中犧牲,在生命最後一刻,於防水鐵匣中留下向心上人示愛的遺書,表白當年獨飲苦酒時的甜蜜與惆悵。這段催人淚下的苦情戲,也是中國年輕觀眾對莫斯科地鐵產生「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強烈印象的原因之一。
順便說說,莫斯科地鐵雖於一九三五年通車,但起步時間已晚。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起,倫敦、巴黎、布達佩斯和紐約等都市陸續建造地鐵,舊俄也想迎頭趕上,一直「心想事不成」。紅色蘇聯造地鐵,僅用了一年時間,且一步登天地成為「世界第一」,以華麗典雅的獨特風格,贏得「地下藝術殿堂」之國際美譽。
莫斯科地鐵現今運營十四條線路,總長超過三百五十公里,近年開始擴建,首次向國際招標,邀請外國企業參加,中國通過公平競爭勝出。中國鐵建公司在莫斯科組建的,其實是一支多元化、國際化的團隊,管理人員俄籍佔到近一半,中俄工程師團隊互相融合、高效配合;而戰鬥在第一線的更是「聯合部隊」,由二百多名來自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及塔吉克斯坦的工人組成。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