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亞洲週刊十大好書(非小說)揭曉,許紀霖、何帆、蘇起、任劍濤、林世鈺、盧躍剛、李黎、劉天賜、延光錫、張安翔入選,匯聚全球華人知識精英,也包括母語非中文的韓國作家視角。他們思考中華文明的去向與轉折,體會希望與失落,他們置身於不同的歷史坐標,共同面對全球華人命運的關鍵時刻,在奮進中前行。
二零一九年亞洲週刊十大好書(非小說)揭曉,許紀霖、何帆、蘇起、任劍濤、林世鈺、盧躍剛、李黎、劉天賜、延光錫以及張安翔寫出了年度好書。十本好書作者雲集全球華人知識精英,也包括非以中文作為母語寫作者的視角,折射出全球中文命運共同體的多個面相。中華文明往何處去,是年度寫作的主軸,不論是中國本部的命運,還是整個東亞文明的走向,都令全球華人深思。
二零一九年是全球華人的關鍵時刻,中美對抗到達高峰,香港的政治風暴至今仍如火如荼,這都代表中華文明進入了轉型期,身處於「文明衝突」的夾縫之中,由富國強兵的「現代性」,過渡到「文明崛起」的「現代性」。二零一九年的十本好書,正是這期間的奮進、掙扎、彷徨以至失落。在二零一九年的最後關頭、二零二零年拂曉之際,亞洲週刊選出年度十大好書(非小說),更能讓我們回首全球華人的歷史滄桑,在當下的歷史坐標中思索,仰望未知星空的點點星斗,在無力中有力,在悲觀中前行。
《中國時刻?》作者許紀霖提出「新天下主義」,要找尋由「富國強兵」到「文明型國家」的路徑;何帆以《變量》提出大時代下的「小趨勢」。蘇起的《台灣的三角習題》梳理台灣外交、內交的困境: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構成的「大三角習題」,以及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構成的「小三角習題」。任劍濤提出《中國的現代國家構造》願景,上中下三卷,展望中國由「黨國結構」到「黨治國家」,再走到「憲政轉型」的理想。林世鈺為抗擊中國愛滋病的英雌高耀潔進行晚年的口述紀錄,「煙雨任平生」的雲淡風輕是她畢生寫照。
盧躍剛則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風雲人物趙紫陽立傳,歷十三年之功,為「失敗的改革者」留下記錄。李黎的《白鴿木蘭》寫抗戰期間出身福建莆田的薛介民與姚明珠的流離失落的愛情,見證烽火裏的人性。劉天賜的《賜官馳騁縱橫五十年》回憶七十年來自己在香港文化界縱橫捭闔的歷程,是賜官的個人史,也是香港的文化史。延光錫具有亞際文化研究的視野,比較冷戰期間台灣、韓國的左翼文人陳映真與朴玄埰如何打破冷戰的視角。張安翔關注緬甸羅興亞人的命運,流落在孟加拉的他們書寫這段《回不去的家》的悲歌。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