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要回歸專業的精神,不要被泛政治化的喧囂所誤導,告別暴力與非理性的行為。隨著大灣區的高速發展,香港的經濟發展可以開闢新的「藍海策略」,不再糾纏於中環和將軍澳,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寬廣的視野,尋求創新與經濟增長,彌合內部裂痕,避免內耗,才可以超越被藍黃顏色撕裂的宿命。
真金不怕洪爐火。香港歷經約一年的政治動亂,現在總算比較平靜下來。即便在疫情下,社會還是逐漸恢復繁榮穩定。週末的購物中心人頭鑽動,也許是一種報復性的消費衝動,很多人哪怕戴上了口罩,但眼角上還是露出了掩不住的喜悅。
香港太多的家庭與家族都因黃絲藍絲的爭鬥而撕裂,但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香港社會有強大的動力,要盡快找到縫合裂痕的智慧,超越顏色政治的宿命。因為香港不是阿富汗與敘利亞,意識形態之爭往往是假議題,只是被一些網絡上的網紅所鼓動,但在烽煙之後,回顧那些被仇恨操控的臉孔,就會覺得可笑。更何況越來越多的事實都已經澄清,例如太子地鐵站,某些網站不斷宣傳有幾十人被警察殺死的事件,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假新聞」,沒有一絲一毫的真實性。尤其是知識程度比較高的群體,回歸「知識真誠」的態度,要面對真相,而不是被謊言牽著鼻子走,最後不知道走向何方。
去年以前,香港人對政治並沒有那樣的執?,社會上大都有很強的包容度,對於迥異於自己的價值觀都會包容,重視多元化的聲音。這是自二戰以來的香港人的哲學——君子和而不同。冷戰時期,香港的報攤就出現左中右報章,各說各話,很多市民都喜歡買不同立場的報章比較,而不會「獨沽一味」。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香港社會反而倒退,很多人都在自己社交媒體的「回音壁」內,圍爐取暖,而不會了解真相是什麼,也不會去發現與自己相反的言論是什麼。
反修例事件就將網絡上一些極端的說法放到最大,在一種「同溫層」的效應下,自欺欺人。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更有迷惑的魔幻效應,以為對青春帶來「意義」與新動力。這也導致一些中學生跑去投擲汽油彈,焚燒地鐵站,因為他們被洗腦說這是「正義事業」,是必要的「攬炒」行為。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