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識教育須從課綱正本清源,從中國人的認同開始,尋回在近年流失的中國歷史感與認同感。殖民時期及回歸初期,香港青年都有強烈的中國人情懷,如保釣運動、反港英貪官葛柏、中文合法化運動等,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也獲港人熱烈支持。過去四五年間,在港獨思想滲透下,通識課綱被偷樑換柱,反北京也反中華民族,中國人的認同被顛覆,必須深刻檢討,重現香港教科書的錦繡河山與中國人的自豪感。
中學教育是思想的基礎。台灣的課綱修改,從李登輝與陳水扁時代開始,推動「去中國化」的價值觀,強調台灣與中國無關,顛覆了台灣在一九四五年光復以後的價值觀,改變了台灣新一代的思維。這都是因為綠營勢力在政壇上的影響力日增,主宰了教育界的頭腦,也讓台灣年輕人換了頭腦,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香港的通識教育也是異曲同工,讓很多新一代陷入「去中國化」的怪圈。但香港設立通識科,卻是自回歸之後,由一些自由派的知識分子與企業家所發動,提倡要有「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因而中學開設通識科(Liberal Studies),取代了殖民時期的「中國歷史」是文科必修課的規定。由於沒有固定的教科書,重視從報章與網站找材料,一些老師都習慣從反對派的媒體找資料,對於中國和世局的認識,都是站在一個偏頗的立場,尤其過去幾年,一些支持港獨的論述,以本土化的名義,在通識科的教材內蔓延。一些年輕的老師熱衷於傳播港獨或分離主義思維,發動學生參與街頭運動。在勇武派的鼓動下,甚至走上街頭堵塞道路、焚燒地鐵站、破壞隧道、毆打政見不同的市民。去年中文大學與理工大學的校園暴亂延伸至校外,期間就有不少中學生參與。
這些中學生成為暴亂的先鋒,外面穿上了理想主義的外衣,追求香港獨立,不惜用上各種匪夷所思的暴力手段,而骨子裏其實是來自通識科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述,將今日中國加以妖魔化,認為中國就是邪惡的化身。但更令人錯愕的是,他們不僅針對北京政府,也針對一般的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就是醜陋,有太多的民族陋習,如貪腐、自大、不衛生等。那些通識教師大量引用近年台灣翻譯日本右翼的中國歷史的論述,將中國近代歷史妖魔化,認為中國近代被列強侵略,就是因為中華民族的「劣根性」,而日本與西方是代表先進的文化,因而可以統治神州大地。
由於香港是言論自由的城市,過去幾年間,這些歪論邪說逐漸在中學校園傳播,而各方都不以為意。但最令人驚訝的是,香港的教師組織「教協」的高層對此大力支持,以民主之名,行港獨之實;他們背叛了教協元老司徒華的中華民族主義情懷,改而向分離主義的思想靠攏。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