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展示「新香港人」最新實踐,打破香港政治的僵局,更加國際化,確保一國兩制。他們的「新香港人」訴求,就像當年的李嘉誠、金庸、邵逸夫、倪匡、蔣震等,在香港發光發熱,成為香港歷史傳奇一部分。昔日香港讓新移民成為這城市熠熠閃光的簽名,今天的香港卻要讓新移民成為被驅逐的「蝗蟲」?
最近一些中國海歸派的專業人士在香港籌組新的政黨,命名為紫荊黨,要募集二十五萬黨員,重視國際化、確保一國兩制。這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一些黃絲陣營的名嘴對此酸言酸語,說紫荊黨的出現代表了建制派的分裂,對於傳統的民建聯等政黨帶來衝擊,並且說這些組黨人士都是高高在上的金融精英,與香港的老百姓脫節,是「離地」的一群,不可能獲得支持。而藍絲陣營則有不少的雜音,覺得這是「新來乍到者」搶建制派的資源,但也在觀察北京的態度,沒有高調表態贊成或反對。
紫荊黨的特色,在於它代表了「港漂」的新力量,彌補他們長期沒有被政黨代表的缺憾。「港漂」指的是香港回歸後大量來香港讀書深造、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及工作的大陸精英,也有不少是在各國拿到學位,來到香港的金融界、學界與不同專業領域發展的精英,估計有幾十萬人。他們大多比較年輕,包括八零後、九零後,而創黨的李山、黃秋智、陳健文等都是中生代,也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成就,而亟思在政治上發揮力量,打破當前香港政治被黃藍兩種顏色所壟斷的二分法。
其實建制派的力量長期以來被批評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被譏諷是「阿爺吹雞,全部跪低」(粵語,北京一旦吹哨子,全部都跪下來)。但港漂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對於「普世價值」的理解﹑對環球的視野都有親身的體會,不卑不亢,重視創新的能力,超越過去傳統建制派的局限。
紫荊黨的訴求,也是對「新香港人」的呼喚,讓很多新移民都可以無畏地站出來,不僅護衛他們的權益,也對香港城市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為城市帶來全新的血液。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