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一千四百多億美元,台灣經濟成長依賴神州市場,因此民進黨為鳳梨遭禁驚慌失措。
二月底,中國大陸宣布三月一日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由於事出突然,讓民進黨政府有點措手不及,尤其台灣西部的鳳梨已經開始進入採收季,東部則六、七月才收成,所以,第一波面臨衝擊將是台灣西部的農民,而且,台灣所有鳳梨的外銷產地都集中在大陸,因此,禁止進口除了會讓果農生產過盛,還會形成台灣鳳梨價格的崩盤。
從一月開始,中方宣布禁止台灣生產或轉運的肉品輸入大陸,主要是針對台灣進口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肉品輸入,而大陸迄今仍不允許萊豬進口。當時,民進黨政府認為大陸不允許台製肉品輸入,純粹是因為萊豬的問題。可是,二月底針對鳳梨而來,民進黨才警覺到北京是有步驟有計劃地針對台灣進口大陸的品項在做全面的控管。
台灣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立院表示鳳梨只是個案,不會有第二或第三項農產品遭大陸禁止。言猶在耳,大陸卻宣布會對ECFA早收清單五百三十九項產品中十八項農產品,包括蓮霧和釋迦等水果進口檢討,不排除減少進口量。三月二日陳吉仲隨即改口,指台灣輸出鳳梨到大陸是依WTO規範,大陸禁止進口不符國際貿易規範。高雄市民進黨主委許智傑更表明台灣應向WTO申訴,懲罰大陸。總統府也宣示,中國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進口不是善意的行為。
「鳳梨事件」在短短一週內,府院黨幾乎全面出擊,無論是「WTO說」或是以「內銷消化產量」的說法,都只是「大內宣」的政治鼓吹而已,因為台灣西部的果農主要在嘉義縣、高雄市、台南市及屏東縣,這個產業帶無獨有偶在選舉中都是綠營大票倉,民進黨失掉濁水溪以南,就等於失去整個台灣。另一方面,台灣禁大陸六百多項農產品輸入台灣,包括大陸的鳳梨在內,台灣寧可用泰國鳳梨做罐頭也不願意進口大陸的鳳梨;其他大陸產品一千五百項都在台灣禁止之列,因此,要申訴WTO可能自己會先受懲罰。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