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博客 - 邱立本
特朗普背叛美國自由開放的傳統,而中國則衝破社會主義桎梏,走向自由開放的格局,改寫全球化劇本。這是世界史的巨大逆轉,衝擊全球。
全球化年代正面臨巨變,中美脫鈎似是難以逆轉的發展。總統特朗普宣布可能要等到...
香港成為最撕裂的城市,不同政治立場像生活在平行時空裏;但香港也最有韌性,不懼外界扭曲,保持多元寬容,不被狂熱洗腦,不被同溫層誤導。
這是最撕裂的城市。同一個家族、一個學校、一個企業、一個公司,都有完全...
暴力是校園的第一片落葉,警惕學術冬天來臨。但風暴後的第一線陽光,在於毋忘錢穆、唐君毅的傳統,堅持「承擔著整個民族的光輝」的時代責任。
暴力是校園的第一片落葉,警惕學術冬天的來臨。當學生迷信暴力、沉迷於...
泛暴派企圖癱瘓香港,看似街頭戰術成功,但其實戰略慘敗。他們丟汽油彈越多,阻攔巴士與地鐵越久,民怨就越沸騰,他們就越來越失去民心。
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這是鄧小平三十多年前推出「一國兩制」的重點,也是...
開放創新是中國送給全球的最佳禮物,也是送給自己的最佳禮物。沒有開放,就沒有創新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持續開放的底蘊。
中國與美國的國際形象,最近出現逆轉的發展。很多人聽習近平在上海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的...
特朗普的任性與陽謀,正是倒逼中國變革與善政的突破口。理想的政府不是取決於選舉政治,而是取決於良好的治理,落實社會正義。
如果在十年後來看今天的中美博弈,不得不感謝特朗普總統的任性與陽謀,讓中國可以赫然...
香港與台灣是愛恨交織的情人,互動密切,但又常常誤解、猜忌,不斷吵吵鬧鬧;在彼此的鏡子中,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自己,也看到今日與未來的禍福。
香港與台灣永遠是愛恨交織的情人。因為它們是互動異常密切,但又彼...
亞洲人的問題由亞洲人解決,破除美國的挑撥離間,也化解喜馬拉雅的冷戰殘雪,讓和平互惠與經濟繁榮,成為喜馬拉雅天空的底色。
喜馬拉雅的冰雪,也是冷戰的殘雪。橫亙在中國、印度、尼泊爾一帶的世界巔峰,長期以來...
港獨是迷幻秋天的迷幻藥,只會讓香港民主越來越遠。港人等待希望的春天,越過政治冬天的肅殺,告別暴力仇恨,尋找黑夜中的第一束曙光。
這是一個迷幻的秋天,似乎一切都很不真實。僅僅是在六月初,香港還是一切如常...
香港的暴亂成為新常態,陷入漫長內耗,倒逼北京在深圳與大灣區變革,加強國際化與法治,取代香港,避免中國夢被香港亂局綁架。
香港的暴亂還在街頭燃燒,看不到黑暗隧道的盡頭。暴亂者已經不再說「和理非」(和平、...
香港動亂的背後是反智暴力的浪潮,淹沒常識與人性,自相矛盾。但堅韌的理性力量,維繫城市正常運作,展現不屈不撓的香港人精神。
香港政治動亂的背後,是一股反智的暴力浪潮,淹沒了社會上的常識,也淹沒了多少人性...
台灣明年一月總統大選,藍綠背後是兩種不同思路。年輕人是否願意為台獨而戰,戰爭與和平如何抉擇,影響兩千三百萬人的命運軌跡。
台灣的明年一月十一日總統大選,回歸藍綠對決的基本面,背後是台灣社會的兩種不同思...
盡快讓香港百萬新一代住進公屋,讓年輕人視香港為「甜蜜的家」,而不會肆意砸爛地鐵。這是最佳「反殖」路徑,也是告別「戀殖」的不二法門。
在香港回歸二十二年之後,為什麼這城市會出現「戀殖」的聲音,在街頭的示...
如果香港年輕人「居者有其屋」,就不易被激進意識形態蠱惑,遠離暴力和虛無縹緲的「光復香港」,從光復「居住正義」開始,向香港地產霸權說不。
這是五十二年的旅程。一九六七年的香港暴動,外因是中國大陸文革的...
港人毋忘家族記憶的逃難元素,移民遠方都要把根留住,港人後裔不少是選美寵兒,吸納多元文化,於燈火闌珊處,找回獅子山下的不滅情懷。
香港人是不斷流動的群體。今天香港的七百萬人口中,超過九成都是二戰後來自中...
正在加載更多...
環球盛事
更多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台灣總統大選 國軍馬屁風軋傷戰力
- 香港反修例風暴 誰來保護香港的星巴克們
- 中國改革 中共四中全會宣講團成員耀眼
- 中國商機 專訪: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科宏
- 一帶一路 東盟連結中國突破 中馬兩國雙園陸海新通道
- 新科技 印尼倡AI取代高官
- 中美關係 中美脫鈎與角色互換的變局
- 兩岸關係 共諜鬼影幢幢 綠營政治辦案
- 南海風雲 中越戰爭40年祭 改寫東南亞權力格局
- 國際制高點 登上CNN的「神劇」 《粵劇特朗普》的國際觀
- 薄評厚論 民主是一種意識形態
- 東南亞 紀念和平協議 馬泰反應迥異
- 中日關係 中曾根胡耀邦良緣 回眸中日蜜月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再發射超大型火箭砲 局勢陡然升溫撲朔迷離
- 城市美學 沙梨頭圖書館 騎樓建築新生命
- 香港政治 香港區選的民意與民智
- 書介 歷史學家李伯重新著 火槍與帳簿改變世界
- 影評 大衛擊倒歌利亞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茂名反火葬場抗議 和平落幕或不追究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