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中國改革
中國要在追求社會正義的競賽中脫穎而出,還需建立制度化力量,不能只靠運動式的反貪,體現公平,爭取全民免費公共醫療,讓社會主義中國名實相副。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國政治經濟的重要命題,確保生產鏈最後要面對...
電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扮演者、蘇聯演員瓦西里‧蘭諾沃依,因染新冠病毒病逝。中國互聯網再次產生有關《鋼鐵》的爭論,探討前蘇聯解體。
二零二一年元月二十八日,前蘇聯演員瓦西里‧蘭諾沃...
亞洲週刊十大好書(非小說)揭曉,項飆和吳琦、施展、郭于華、姚中秋、呂大樂、黃克武、黃燈、王正方、單偉建、杜晉軒入選,反映全球中文寫作「多元一體」面向,探求中華文明的方向,揭開歷史的真相,在世界格局重大...
港府把職業訓練學位化,重學術輕技術。在忽視技工的教育制度下,發展工業和創科只是奢想。
胡恩威,香港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行政總監,從事舞台導演、編劇、多媒體科技藝術、空間建築設計和...
美國著名知華派學者傅高義與世長辭,享年九十歲。他對香港的「一國兩制」予以高度評價,並且在反修例活動中,表示不認同示威者的暴力行動。對於最近中美的緊張關係,他期盼最後會有轉機。
美國著名知華派學者傅高義...
由於抗疫成功,今天是中國歷史的高光時刻?「中國時刻」的提法掀起學界大辯論。美國抗疫失敗,死了二十八萬多人,而中國只死了四千多人,對比強烈。中國由於組織化社會的強大動員能力與紀律,再加上儒家文化的社會底...
中日民間擁抱漢字與儒家文化圈的奇特情緣,近年深度交流飆升,每年數以百萬人次互訪。東京導演竹內亮與南京妻子趙萍合作的紀錄片系列《我住在這裏的理由》,追訪中日人民在彼此國家發展的獨特過程,拍了兩百多集,點...
中日兩國以漢字為紐帶,文化有同源性,千年以來依靠互譯圖書,在不同時代互相學習。依靠日文譯本,日本人對四大名著的熱愛綿延至今,忠勇信義成為精神激勵。
解讀中日文化歷史的密碼離不開漢字。以漢字為紐帶將中日...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未把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列入議程,不是刻意迴避,而是要迎合相關政治進程。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中華民國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
中國政法「害群之馬」清除行動近四個月,處分千餘人。江蘇省政法委書記王立科主動投案,地方政法系統劇烈震盪,政法系統整頓形勢已無法令官員心存僥倖。
人們對三年前熱播的檢察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或許還記憶...
2020/11/2-11/8
2020年44期
中國芯片企業爛尾、破產蔚為風潮,涉及數千億人民幣,震動中央。行業一窩蜂發展,當局監管不力,亟待整改。
近來中國芯片企業連續「爛尾」、破產蔚為風潮,號稱總投資達一千二百八十億人民幣(約一百八十九億美元)...
近來內蒙古雙語教育新政策掀起風暴。當局推動課程改革,許多科目以漢語教育取代蒙古語,引起一些蒙族家長抗爭,也有漢人知識分子支援,但事件漸告平息。北大教授馬戎、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等近年主張的「第二代民族政...
中華文化的大熔爐力量,追溯到遙遠的唐代,顯示漢字的魅力,而李白的詩,還成為奧地利作曲家馬勒經典作品的靈感,穿越民族的界限,歷久彌新。
中華民族的大熔爐政策,一般以為只是源於清末民初,強調「漢滿蒙回藏」...
美國無力聯手國際對華發起貨幣戰;若硬要中美貨幣脫鉤,將推升人民幣,壓貶美元,不啻飲鴆止渴;中國亦須確保自身美元資產穩定。
近十年來,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無論外商直接投資(FDI)目的國還是對外投...
正在加載更多...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