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風雲人物
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認為自己當時披露疫情只是做了醫務人員應該做的事情。她表示若香港及世界其他地方不採取更嚴格的抗疫手法應對,疫情會連綿不斷而難以「清零」。
即將過去的十二月三十日,在這場新冠疫情...
2021/1/4-1/10
2021年02期
亞洲週刊上一期(圖)封面刊出《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報道後,引起熱議。文章引述民進黨創黨元老批評,指民進黨政府越來越像戒嚴時期的國民黨,總統蔡英文變成新威權主義的領袖。
民進黨發言...
亞洲週刊的二零二零年度風雲人物是「全球抗疫者」。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全球空前的災難,至今全球已經有一萬多名抗疫醫護人員死亡,包括美國逾一千名醫護人員犧牲,中國四十多名醫護人員去世。但抗疫者不僅面對有形的病...
二零二零年,華語電影雖因疫情遭遇行業寒冬,依然創下佳績。《八佰》奪全球票房冠軍,聚焦抗戰中小人物;《奪冠》由香港導演講中國女排故事,引發時代共鳴;《一秒鐘》撥開歷史塵埃,《怪胎》大膽創新,《好好拍電影...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被爆劈腿四女,曾在辦公室發生性行為,更強逼該女生三度墮胎。丁是文青與學運領袖背景,深受陳菊與賴清德重用。性醜聞重創綠營論述,被指雙重標準,民進黨內女權先鋒都噤聲。
台灣總統蔡英文...
港獨組織跟隨台獨的論述,認為釣島是屬於日本的。但香港「民間中華」勢力力挽狂瀾,堅持保釣,不容青史盡成灰,拒絕香港歷史記憶出現斷層。
保釣是香港政治的重要變數,展示港人延續「民間中華」的傳統,不懼殖民政...
中國改革開放標誌性人物孫長江病逝,享年八十七歲。他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撰稿人與定稿人。
中國改革開放標誌性人物孫長江於六月十九日下午病逝,享年八十七歲。他是首都師範大學離休幹部,大學是日...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被批評親中,但他冒起的關鍵其實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譚和中國的交集不多,更多是和西方基金會及聯合國的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
2019年亞洲週刊十大好書(非小說)揭曉,許紀霖、何帆、蘇起、任劍濤、林世鈺、盧躍剛、李黎、劉天賜、延光錫、張安翔入選,匯聚全球華人知識精英,也包括母語非中文的韓國作家視角。他們思考中華文明的去向與轉...
亞洲週刊評選「香港警察」為「二零一九年度風雲人物」,因為在關鍵的時刻,他們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守衛香港的法治。他們是香港社會的「定海神針」,是香港市民福祉的「守護天使」。香港警察是二零一九年最被扭曲、被...
日本政壇超新星小泉進次郎被指控與已婚女企業家有染,酒店約會時更用公費報銷。進次郎作為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次子,政途被看好,但緋聞恐怕令他與首相寶座距離拉遠。
最近,日本政壇「超新星」小泉進次郎捲入不倫戀的...
適逢五四運動一百週年,香港國史教育中心舉辦二零一九年度歷史人物選舉,推選五位在中國對五四運動有深刻影響的歷史人物為候選人,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高票獲選。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止盡的對話,並啟導向前。...
2019/12/23-12/29
2019年51期
印度爆發大規模示威(圖),目前造成六死近二百人傷。印度國會在十二月十一日通過《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允許二零一五年由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入境印度的宗教難民獲得印度公民身份,包括印度教徒、錫克教徒...
約翰遜是「非典型」的保守黨領袖,他是矛盾綜合體,既有傳統精英重視人文素養、修辭華麗,也是頭髮蓬鬆、經常遲到的毒舌「嬉皮士」,出了十四本書,狂野激情,二度離婚,也有私生女,羅曼史戲劇化。
英國很有機會迎...
正在加載更多...
環球盛事
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專題
更多
- 新冠病毒疫情 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再掀熱議
- 美國總統選舉 拜登須躲開特朗普陷阱
- 大灣區 香港深圳合作發展策略
- 中國改革 中國時刻大辯論儒家文化衝擊美國秩序
- 中國商機 上海進博會美國企業熱絡
- 一帶一路 緬甸向印度購潛艦捨棄中國
- 新科技 蘋果及谷歌公布2020最佳App 疫情下健身類App奪雙平台冠軍
- 中美關係 第三隻眼睛看中美彼此誤判
- 兩岸關係 美台軍售升溫 野戰通訊升級
- 南海風雲 船艦南海對峙馬中低調處理
- 薄評厚論 007之死
- 東南亞 霹靂大臣被投不信任票 大馬執政聯盟內鬥升級
- 中日關係 日本新防長親台制華內情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啟動最高級別防疫
- 香港政治 揭開港獨反中主義的理論根源
- 書介 藏族導演家萬瑪才旦 小說精選集別有洞天
- 影評 中年擂台一秒打拼
- 經典回顧: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評委簡介
- 中國維權 任志強判刑18年來龍去脈
- 中國軍事 馬祖飛彈之謎 射程遠及上海 兩岸危機升高

亞洲週刊微信專頁
請使用微信掃瞄 QR Code